黃斑部病變雖是中老年人十分常見的眼睛疾病,但大部分民眾對這個名詞卻十分陌生。
「黃斑部」指的是視網膜中央的一個區域,因略呈現黃色而得名。它是視覺功能最敏感
的地區,也是閱讀書報、辨別東西、走路駕駛等各種視覺行為中最重要的構造。
「黃斑部病變」其實是較廣義的名稱,任何一種發生在黃斑部的病理變化,都可以稱為
黃斑部病變,常見的如「老年性黃斑部退化」、「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黃斑部
水腫」、「黃斑部皺摺」、及「黃斑部裂孔」等。每一種黃斑部病變形成原因及治療方法
並不相同。其中以「老年性黃斑部退化」最為常見,在西方已開發國家已經成為老年人
視力障礙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最近國內外討論最多的一個題目。
「老年性黃斑部退化」主要的病因是在黃斑部長出一些不正常的血管,稱「脈絡膜新生血管」。
這些不正常的血管如同品質不良的水管,常常會不斷的「漏水」和「破裂」,造成黃斑部水腫
和出血,破壞視覺感光細胞,最終失去視力。傳統的治療包括「視網膜雷射」及「光動力療法」。
視網膜雷射最早被用於治療老年性黃斑部退化。但因同時對正常視網膜感光細胞具破壞力,僅
適用於較小及離黃斑部中心較遠的病灶。事實上大部分病患的新生血管都在黃斑部中心,或
十分靠近的位置,無法利用傳統視網膜雷射治療。後來出現了光動力療法,減少對正常視網膜
感光細胞的破壞,可用於治療黃斑部中心或附近的新生血管。經過長期的觀察,光動力療法
雖然可以消滅新生血管,但只能減緩或減少視力下降,無法使已經受損的視力進步。
最近因為醫療界對於各種「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研究的突飛猛進,老年性黃斑部退化
治療又出現新希望。這些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可以直接注射到眼睛裡面,用以抑制新生
血管的生長。大約每月注射一次,經過多個月後,大部份脈絡膜新生血管會萎縮。根據我們
這兩三年的治療經驗,以及國內外相關研究結果,這些藥物不但可以消滅新生血管,在部份
病患還可以使受損的視力回復。但對於那些患病很久,黃斑部已經結疤的患者,則其視力
進步空間較小。
總結來說,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改善老年性黃斑部退化的治療效果,但更重要的是病患
就醫時機。如果拖延很久才來到醫院,黃斑部已經完全結疤,視力還是很難進步。中年以上
民眾應定期作自我檢查,若有任何黑影擋住視線或東西扭曲變形等症狀應立即到眼科門診就醫。
【2010/04/26 聯合報】@ http://udn.com/
- Apr 27 Tue 2010 18:50
黃斑部病變 「藥」滅新生血管【聯合報/楊嶺:基隆長庚醫院眼科醫師】
- Apr 20 Tue 2010 20:44
視障女生 憑感覺「打」出金牌[自由時報記者蘇孟娟/台中報導]
台中市新民高中女學生李凱琳患有家族遺傳的先天性視神經萎縮疾病,雙眼裸視雖僅○.○三,
卻克服視力極限,在柔道領域打出一片天,日前挑戰世界盃視障柔道錦標賽奪金,為國爭光。
今年已高三的李凱琳除柔道功力一流,成績也維持在班上前五名。她說,不希望被人瞧不起,
未來她想挑戰國立體育大學,更盼在亞運及兩年後的殘奧繼續為國爭光。
李凱琳的家族中包括奶奶、父親、叔叔及姑姑都有先天性視神經萎縮症,她及哥哥、堂妹也有
相同的遺傳疾病,雖然如此,李凱琳卻設法克服視力的限制。
她的祖父有感於家族中有著共同的遺傳宿命,除自己練柔道保護家人外,也鼓勵下一代練柔道、
設法開啟人生的另一扇窗,在祖父的鼓勵下,李家在柔道界終於打出一片天。
李凱琳的父親李青政與叔叔李青忠,均有殘障奧運國手的資格,李青忠甚至拿下亞特蘭大殘奧
柔道金牌;李凱琳也在父親的啟蒙下,小學二年級開始練柔道。
李凱琳說,她的雙眼裸視僅○.○三,即使與對方距離僅一公尺,也只能看到模糊人影,柔道講究
的是瞬間撂倒對方的技巧,只能設法抓距離感、「憑感覺去摸索」,反覆不斷地練習,終於一次次
打出佳績,曾挑戰全中運與一般選手較勁,摘下女子組四十四公斤級冠軍,去年更連續在美國視障
青少年柔道賽及歐洲匈牙利視障賽中摘金。
三月底,李凱琳代表台灣前進土耳其挑戰世界盃視障柔道錦標賽,挑戰女子組四十八公斤級項目,
前兩輪均對上歐洲高頭大馬的選手,身高僅一五四公分的李凱琳,靠著沉著應對搶得勝利,最後
與中國選手對決順利摘金。
李凱琳的教練林士玄說,李凱琳是新民柔道隊上唯一的視障生,但平時的訓練量與一般選手相同,
從未要求差別待遇,堅持到底的態度是她最強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