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樂彩傳愛]專案基金的贊助,『無障礙科技發展協會』耗時近九個月而建置完成的
“『瞽者之音』視障者線上音樂學習資料庫系統”於(2006年六月二十一日上線了,
此項創舉,將可解決視障者長久以來學習音樂的困擾。
今年榮獲全國長笛少年組冠軍的11歲全盲生蔡明秀,與熱愛生命獎章得主的盲多障生
廖庭澔,將得到主辦單位來協助他們解決樂譜製作的問題。
視障者看不到,要如何解決讀譜的問題呢?已往點字樂譜製作不易,學習的方式是倚賴
明眼人一個音階一個音階的唱譜,再由視障者逐一進行點字翻譯,不但耗時費力,專業
人力有限,也讓每年可以完成的點字樂譜寥寥可數,現在,配合資料庫的完成,視障者
在年底前將可以上網下載一千首以上的樂譜,對於視障者真的是ㄧ大創舉。
無障礙科技發展協會秘書長楊聖弘表示:「目前,對全球視障者來說,要將五線譜直接
轉換成點字樂譜,都面臨極大的困難,因此,在面臨樂譜極度缺乏的狀況,視障習樂者
往往需請明眼人將樂譜錄下,或自己反覆的聽演奏唱片,從眾多樂器或音符中,拼湊出
各個聲部的樂譜,而無論是用哪一種方式,耗時費力都難以避免,最令人深感可惜的是,
好不容易完成的樂譜紀錄,也因缺乏標準化製作方式與流通管道,而多留為個人使用,
縱使另一個習樂者需要練習相同的曲目,也得靠自己重新設法製作」。他進一步表示:
「此套資料庫系統,初期將提供古典曲目的樂譜聲音檔案,透過網路連線進入資料庫,
視障者可聽到貝多芬「給艾麗絲」等樂曲,主奏與伴奏獨立彈奏、甚至左右手不同指法
的旋律,都能在系統中找到,在初步古典樂曲建置完成後,接下來將以滿足個別習樂者
的需求為目標,讓他們在習樂的歷程無後顧之憂」。
- Jul 16 Mon 2007 12:01
樂譜資料庫 幫視障者跨「樂」障礙 (蕭瑞珠轉載自蕃薯藤news)
- Jul 16 Mon 2007 11:54
伊甸愛明發展中心 --- 托育為視障同胞開創新希望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94年底在台北縣板橋成立愛明發展中心,為國內第一家視障者
日間服務機構,提供0 - 6歲視障兒日托及15 - 45歲成人日間照顧。
該會提供視障者個別化教學方式,學習目標是要視障者走出去並融入社區生活。針對
視覺發展提供適當評估與刺激訓練,不致成為目前社會福利體系外的邊緣人。
伊甸視障服務發展處總幹事林德昌以自己也是視障者的立場表示,創會之初,為開拓
視障者更多自力更生機會,陸續以音樂、按摩、廣播、活動、職業訓練、就業服務等,
與視障者產生聯繫,為視障者提供重建服務,至今已辦理二十餘職業訓練班,這些已
受訓的障學員,如今已在各行各業中人盡其才。
94年11月接受台北縣政府委託開辦國內首家視障者日間服務機構,期望以社區中心
建構視障者的全人生涯發展,除了職業訓練、社區化就業服務、家庭重建服務、福利
服務諮詢外,也秉持著「服務弱勢」宗旨,以打造一個更完善的視障服務體系。
全台視障朋友共五萬人 中心個案只是冰山一角
融融目前四歲,從眼睛的外觀即可察覺到視力缺陷,但媽媽在聽到台大醫生的診斷:
「你的兒子看不到」並沒有放棄,媽媽花更大時間與精神與他說話,用更多形容詞與
聲調來描述景物,也及時在0-6歲黃金時期持續接受早期療育,趁著融融還有的微弱
視力,開始學習數數與識字,現在的融融個性爽朗活潑,清晰的口語表達,人見人愛。
阿君目前36歲,原是工廠作業員,二十多歲視力開始退化,93年因青光眼開刀手術
失敗導致全盲,中途致殘的阿君全盲後,心理上無法調適,面對黑暗世界開始有憂鬱
等精神疾病,家中父母年事已高,無法負擔阿君的醫療費用,目前接受愛明發展中心
的日間照護,精神狀況已好轉,正在學習點字還有方向定位,基本生活也能自理了。
融融和阿君目前在愛明接受服務的個案只是冰山一角,根據內政部統計處94年資料
顯示,視障朋友目前在台灣總人口數當中,約佔五萬人(49677),其中居住於台北縣的
視障人口約四千多位(4898) 高達百分之9.9,是全台各縣市視障人口比例最高的,而
台北縣視障者中0-6歲有23人,15-45歲有1535人。伊甸呼籲民眾或親人中發現有
類似的視障邊緣人,若需要提供服務,請撥愛明服務專線:02-29636866。設籍台北縣
以外之視障者有需求,該會也提供諮詢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