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隔一陣子就會從新聞報導或科技新知之類的資訊上看到---叫做電子手杖
或電子導盲犬之類的消息,還都會強調對視障者有多大的幫助,以後視障者出門
就如何如何的方便。
對於科技產品而言,沒有人願意研發生產的原因有兩種階段,一是技術上已經可行,
但成本太高,無法製作出大家買得起的產品,如果是處於這個階段,那只要假以時日,
我們有生之年大概都等得到他們生產上市;另外一種就是現有科技還不能解決關鍵性問題,
如果是處於這個階段,那就有得等了,得等到下輩子也說不定。
這一類所謂「電子手杖或電子導盲犬」的科技大概要解決三個問題:
一、偵測地形
二、引導,也就是引導我們避開障礙
三、定向,告訴我們目前所在位置和行進方向是否正確
第一階段偵測地形的部分我外行,但可想而知的,必須帶著一些偵測器,才能收集到目前地形地物
的狀況,並且需要有一台電腦,最好是掌上型的或越小越好。電腦的軟體要能夠正確的判斷收集到
的訊號,不能把階梯當作水溝,也不能把電梯門當作牆壁,不然就寸步難行。
若偵測地形能做到最好的程度---像有一個明眼人在旁邊幫忙看路,這就可能算得上是科技上天大
的突破。然而碰到第二階段要如何引導視障者行進,這可能就是目前的科技無法有效突破的部分,
連個理論尚可型的方案都沒看過。
不論是藉由一隻腳的盲杖、兩隻腳的人導法或四隻腳的導盲犬來帶路,都能夠藉由他們很快的
感覺到地面的狀況,而被他們引導前進。但所謂的電子手杖或電子導盲犬都沒有這種能力,
因為目前機器人的技術還在舉步維艱的階段,幾乎能夠達到實用的機器人都是用輪子行進,
能用腳走路的都是實驗室裡的東西,根本無法拿來引導盲人。
這類研究目前都還不想解決這個問題,都是直覺的用聲音來引導視障者行進,那我們可以想像:
或者您自己可以找朋友來做個實驗,一個人矇住眼睛作被引導者,另一個人只能靠講話來指揮,
但您要注意安全,下樓梯的時候,如果被引導者多跨出了半步,半隻腳超出了往下階梯的邊緣,
那可能整個人會失去重心而跌落樓踢,小心!危險喔!
做過實驗之後,我想您就會了解,這樣的引導方法有多笨拙和危險了。
目前的科技能夠輕易而有效做到的是第三階段「定向」,尤其是大範圍的室外環境,若能把掌上型
的衛星導航系統按照視障者的需求增強功能,那麼幫您從台大醫院捷運站鎖定往台大新館的方向;
或者從中正紀念堂站出來找到國家音樂廳,不管您是使用盲杖、導盲犬、還是跟著一位號稱路痴的
好朋友,都能夠自己掌握行進的方向,到達您想去的地方。
我想這樣跟您簡單的介紹,下次您在聽到有關電子盲杖或電子導盲犬的訊息時,您大概猜得到
是怎麼回事囉。
- Sep 01 Sat 2007 13:59
電子手杖和電子導盲犬---文╱張國瑞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