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小學視力檢查剛結束,很多家長收到孩子的視力不良通知書,緊張地就醫,就是「怕小孩近視,
所以買很多葉黃素、魚肝油和魚油給她吃,怎麼還會近視呢」?
署立新竹醫院眼科醫師夏煒瑋表示,營養均衡、培養正確用眼習慣,才是保健視力的不二法門,
更何況葉黃素主要是減少紫外線傷害,無法預防近視,魚肝油若誤作魚油吃,可能因長期大劑量
而中毒。
夏煒瑋說,食物中富含葉黃素的有甘藍、南瓜、菠菜、彩色甜椒、綠色花椰菜、玉米等深綠色及
黃橘色蔬果,枸杞更是護眼明星。攝取量以菠菜為例,日吃1/3碗就夠了。所以補充葉黃素無法
預防近視,只有點散瞳劑治療近視的兒童,擔心因瞳孔放大,讓過多有害光線進入眼睛,才可能
多攝取葉黃素護眼。
有個魚肝油廣告的小童星說「魚肝油加鈣,保護眼睛、鞏固牙齒」,但多數人把魚油和魚肝油混淆。
夏煒瑋說,魚肝油是從魚的肝臟萃取製成,富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D,前者可預防乾眼和夜盲。魚油
是深海魚類脂肪萃取物,富含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因為維生素A和D都是脂溶性維生素,如果
搞錯劑量,長期過量會在體內堆積而中毒。
【2010/04/18 元氣周報】
目前分類:視力與健康 (90)
- Apr 27 Tue 2010 19:05
葉黃素、魚肝油防近視 有效嗎? 【元氣周報/記者彭芸芳報導】
- Apr 27 Tue 2010 19:01
改良傑生術---斜視不易復發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報導】
改良式傑生手術,是將上直肌與外直肌的一半肌束固定,防止眼球後端由眼肌錐外上方脫垂。
不是只有小孩才有斜視,高度近視族也會斜視,眼科使用「改良式傑生手術」治療斜視,能
避免傳統手術帶來的缺血併發症。
一位65歲婦人,年輕時就患有高度近視,雙眼度數介於1800度至2000度,過去曾接受雙眼
白內障摘除併人工水晶體植入術,但近年視力模糊,兩眼都往內斜視,左眼甚至只能看到
手在眼前晃動。
另一位53歲婦人,則是年幼時右眼斜視,合併有弱視,右眼近視2450度、散光375度,年紀
漸長有高血壓,內斜視狀況更加嚴重,左眼也近視1400度,視力模糊到不得不就醫。患者因
右眼高度近視,導致眼球固定於內下方,經手術才改善。
台北榮民總醫院眼神經科醫師王安國說,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者,眼軸拉長,且屈光度較高、
眼底視網膜萎縮,患者容易眼睛疲勞、視力減退,或有飛蚊症,其中有人可能合併斜視,稱為
「近視性固定斜視」,眼球轉動和看事物都受影響。
王安國表示,臨床以眼窩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檢查,可發現患者眼球軸長較長,且眼球後端,
由眼肌錐外上方脫垂而出,才造成眼球內下斜,無法轉動,嚴重者甚至無法向外轉出。這類
病人需採手術治療,國外在2004年有研究報告,可採用「改良式傑生手術」
(partial Jensen's operation),將上直肌與外直肌一半肌束固定,防止眼球後端,
由眼肌錐外上方脫垂,避免傳統手術產生缺血併發症,續發青光眼或復發斜視。
北榮為這兩名婦人動此手術,其中65歲婦人術後3年未復發,健保也有給付。
醫師建議,預防近視,睡眠應充足,作息規律,避免熬夜,注意閱讀習慣,姿勢正確,照明
良好,並定時讓眼睛休息,多從事戶外活動,如已有近視,應配戴合適眼鏡,以免度數增加。
【2010/04/27 聯合報】
- Apr 27 Tue 2010 18:50
黃斑部病變 「藥」滅新生血管【聯合報/楊嶺:基隆長庚醫院眼科醫師】
黃斑部病變雖是中老年人十分常見的眼睛疾病,但大部分民眾對這個名詞卻十分陌生。
「黃斑部」指的是視網膜中央的一個區域,因略呈現黃色而得名。它是視覺功能最敏感
的地區,也是閱讀書報、辨別東西、走路駕駛等各種視覺行為中最重要的構造。
「黃斑部病變」其實是較廣義的名稱,任何一種發生在黃斑部的病理變化,都可以稱為
黃斑部病變,常見的如「老年性黃斑部退化」、「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黃斑部
水腫」、「黃斑部皺摺」、及「黃斑部裂孔」等。每一種黃斑部病變形成原因及治療方法
並不相同。其中以「老年性黃斑部退化」最為常見,在西方已開發國家已經成為老年人
視力障礙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最近國內外討論最多的一個題目。
「老年性黃斑部退化」主要的病因是在黃斑部長出一些不正常的血管,稱「脈絡膜新生血管」。
這些不正常的血管如同品質不良的水管,常常會不斷的「漏水」和「破裂」,造成黃斑部水腫
和出血,破壞視覺感光細胞,最終失去視力。傳統的治療包括「視網膜雷射」及「光動力療法」。
視網膜雷射最早被用於治療老年性黃斑部退化。但因同時對正常視網膜感光細胞具破壞力,僅
適用於較小及離黃斑部中心較遠的病灶。事實上大部分病患的新生血管都在黃斑部中心,或
十分靠近的位置,無法利用傳統視網膜雷射治療。後來出現了光動力療法,減少對正常視網膜
感光細胞的破壞,可用於治療黃斑部中心或附近的新生血管。經過長期的觀察,光動力療法
雖然可以消滅新生血管,但只能減緩或減少視力下降,無法使已經受損的視力進步。
最近因為醫療界對於各種「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研究的突飛猛進,老年性黃斑部退化
治療又出現新希望。這些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可以直接注射到眼睛裡面,用以抑制新生
血管的生長。大約每月注射一次,經過多個月後,大部份脈絡膜新生血管會萎縮。根據我們
這兩三年的治療經驗,以及國內外相關研究結果,這些藥物不但可以消滅新生血管,在部份
病患還可以使受損的視力回復。但對於那些患病很久,黃斑部已經結疤的患者,則其視力
進步空間較小。
總結來說,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改善老年性黃斑部退化的治療效果,但更重要的是病患
就醫時機。如果拖延很久才來到醫院,黃斑部已經完全結疤,視力還是很難進步。中年以上
民眾應定期作自我檢查,若有任何黑影擋住視線或東西扭曲變形等症狀應立即到眼科門診就醫。
【2010/04/26 聯合報】@ http://udn.com/
- Apr 12 Mon 2010 19:10
眼睛過勞牽動五臟六腑[中新網報導]
用眼太多全身累---眼睛過勞牽動五臟六腑
電腦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要,但是專家說,眼睛長期聚焦在電腦螢幕上,
一天下來會覺得全身疲憊,甚至頭痛、失眠等現象,從中醫角度看,眼睛與身體經脈相互
連通,眼睛過於勞累就會牽連五臟六腑。
中新網報導,眼睛聚焦需要眼部、頸部和肩部不同肌肉和神經的相互協調。研究顯示,眼睛
長時間聚焦時,肌肉的緊張度會降低,影響大腦皮層調節肌肉運動的區域,從而使其對頸部、
肩部肌肉運動的控制失調,引起肌肉張力增高。當這種緊張長期不能緩解時,相應部位就會
出現慢性疼痛。
所以,眼睛可說是最容易受到疲勞侵襲的源頭,當雙眼疲勞時,眼眶周圍會難受、疼痛,
眉心酸脹,出現怕光、流淚等症狀,還會頭暈眼花、頸肩酸痛、全身疲乏等情況。
專家說,要想避免這種情況,就不要長時間高強度用眼,看電腦、電視不要超2小時,每隔
45分鐘休息10分鐘,可以看看遠處、喝點水或活動一下眼睛。另外,電腦最好調低一點,
座位稍微調高一些,這樣可以讓眼睛睜得小一點,比較能保持眼部濕潤。
- Apr 08 Thu 2010 23:47
透視疾病-青光眼太晚發現 失明沒得救[台視新聞/文:金紫學]
青光眼屬於不可逆性的疾病
40歲的王小姐每天快樂上下班,一點也看不出她是病史長達十幾年的青光眼患者。
「她真的很幸運!」亞澳青光眼學會秘書長、台北榮民總醫院青光眼科主任劉瑞玲指出,
王小姐雖然被診斷有青光眼時,視野缺損已相當明顯,令她心裡覺得非常恐慌。但是她
還是決定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疾病,遵從醫囑,雙眼接受青光眼手術後,多年來持續
按時回診追蹤病情。多年來視力保持良好,視野缺損範圍也沒有擴大。
劉瑞玲表示,青光眼是全球導致眼盲的第二殺手,僅次於白內障,但白內障可透過小切口
超音波乳化術合併人工水晶體植入術的治療,恢復視力,反觀一旦因青光眼而傷及視神經,
即使再積極開刀治療,可能也難以挽回視力,最後導致失明。
中老年人失明主因
因人口老化目前全球約有450萬人因青光眼而失明,推估2010年青光眼患者將累積約6000萬人
到了2020年,將增加到近8000萬人,因青光眼造成的失明人口,也將超過1100萬人。
在台灣,16.2失明者是因青光眼而起,男女各半。
若以年齡區分,20~39歲年輕人約占10,40~59歲中壯年約占25,年逾60歲則占60以上。
令人憂心的是,到青光眼科門診 就醫的人數,僅占青光眼病患實際人數的17換句話說,
還有高達25萬以上的青光眼患者並不知道自己已罹病,或是雖知罹病卻仍未採取任何醫療行為。
就因如此,20以上青光眼病患初診時,視神經已出現嚴重損壞,增加治療上的困難度。
症狀出現,視神經近半受損
台灣青光眼學會會長、三軍總醫院眼科主任呂大文表示,青光眼的可怕,在於大多數患者罹病時
並無明顯症狀,當他們察覺自己視力可能受到影響時,視神經通常已經受損40 以上。
(詳細內容請見常春月刊325期)
- Apr 08 Thu 2010 23:41
生活醫館---為什麼眼屎這麼多?[台視新聞/文:梁惠雯]
許多愛美女性喜歡化上厚重眼妝、戴著又長又翹的假睫毛,或是配戴炫亮、時尚的有色隱形眼鏡,
這些其實對眼睛健康都有潛在風險,一旦沒有卸除乾淨,或是對鏡片上的染料過敏,就有可能感染
發炎,導致眼睛出現過多分泌物(眼屎)。
然而,眼屎過多只是一種症狀,更應注意罹患其他眼疾的可能性,並尋求正確治療。
双眼明眼科診所副院長王孟祺表示,空氣中有很多懸浮物,如灰塵、細菌等等,當身體感受到
有外來刺激時,就會自然產生防護作用,由發炎細胞分泌一些物質,包括蛋白質、黏液等,而
這些物質的混合體就是眼屎。
正常情況下,眼屎不會整天都有,多為透明或蛋白色,量較少,且可從鼻淚管排出,不易被察覺,
但罹患某些特定眼疾時,就會增多或有顏色、樣態上的改變。
為什麼眼屎會這麼多?
王孟祺指出,眼屎過多有以下幾種發生原因:
1 感染發炎:
受到細菌或病毒感染,如夏天常見的流行性角結膜炎,也就是俗稱的「紅眼症」,患者除了眼睛
發紅外,還併有大量分泌物,有時會多到眼睛都睜不開——「被分泌物黏住」。
通常黏稠的白色或黃色分泌物,代表可能有細菌感染稀薄、稍帶黏性的水樣液體分泌物,則多表示
為病毒性角結膜炎。
2 過敏:
症狀類似結膜炎,眼屎、眼淚會增加外,還會有眼睛發癢、脹痛等症狀,嚴重時,包括下眼瞼都會
腫脹,讓患者的眼皮變得像青蛙一樣,腫得張不開。
常見的過敏源包括塵蟎、動物毛屑、恙蟲、煙、揮發性氣體⋯⋯等,也有的是季節變化所致,特別
是在季節交替時最容易發生過敏。
3 體質和飲食:
皮脂腺分泌旺盛的人,以及有異位性皮膚炎者,較容易出現眼屎過多吃得較油膩、體質較燥熱的人,
眼睛排泄物也較多。
患者陳小姐說,從5、6年前開始,眼尾處就有白色分泌物,不只清早醒來有,連白天也持續都有,
尤其「吃得較油膩時,分泌愈多」,經診斷才知道是和自己的體質及攝取食物有關。
因此,如有這類情形,平時就應多忌口,容易上火的食物如:燒烤、油炸類,或是冬季天冷大家
愛吃的麻辣火鍋等,都要盡量少碰。
4 鼻淚管阻塞:
眼淚由淚腺分泌後,必須經過位於下眼瞼靠近鼻側的淚點、淚小管、淚囊、鼻淚管,最後到鼻腔
排泄掉,當鼻淚管發生阻塞時,淚液無法排出,累積在淚囊裡,就會引起淚囊炎,導致頻頻流淚、
眼屎分泌增多、紅眼睛等。
像是早產兒因發育不及,淚道阻塞,或是老人家常見的「流目油」症狀,導因就是鼻淚管阻塞,
建議多按摩內眼角與鼻根中間偏下側處,可以幫助暢通與排泄。
(詳細內容請見常春月刊325期)
- Apr 08 Thu 2010 23:39
眼疾不治療---恐怕會失智 [台視新聞]
來自於《美國流行病學期刊網站》、《美國科學院院刊》,因為害怕開刀,很多美國年長者
視力出問題也放任不就醫,研究發現,視力持續惡化不治療,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會上升。
美國密西根大學從1992~2005年收集625位年長者參與「密西根大學健康系統」研究計畫,
發現老年人無論是有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病變或其他眼疾,若視力惡化不治療,容易引起
大腦退化,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也增加,但只要年長者治好眼疾,發生失智症的風險就可降低64。
研究者分析,視力障礙讓年長者無法閱讀或參加各種社交活動,便易造成腦功能退化而出現
失智症狀。無獨有偶的,美國范德比爾特眼科研究所的研究也發現,過去醫界以為眼壓過高的
青光眼只是眼睛的問題,治療重點是調整眼壓,但現今研究卻顯示,青光眼的治療重點應放在
腦中樞神經,因視神經在中樞神經和腦產生第一次連結,因此治療青光眼時,也要處理腦神經,
本篇研究論文刊登於最新的《美國科學院院刊》中。
- Apr 08 Thu 2010 23:35
少女無照騎車---撞障礙物掉眼球[台視新聞]
彰化縣鹿港鎮,一名十四歲少女,偷偷騎走父親的機車,和十六歲的網友,一起夜遊兜風,
兩人都是無照駕駛,在半路上,衝撞路旁的施工障礙物,造成一人眼珠掉落失明,一人下巴
被削掉,舌頭斷裂。
凌晨兩點多在監視畫面還可以看到道路上仍有車輛在行駛,不過奇怪的是前方車輛都經過了
監視器的範圍,後方的機車卻是走到一半因為撞到路旁的障礙物掉進水溝不見了。
案發地點就位在彰鹿路上,出車禍的機車整台卡在水溝當中,當時騎機車的人因為傷勢嚴重
被送往醫院急救,其中十四歲的謝姓少女右眼珠破裂掉了出來,而被載的十六歲陳姓少女下巴
被削掉舌頭斷裂。
正在成長當中的女兒現在出了車禍毀容,讓家屬相當傷心,同時也認為施工單位有疏失卻
都不聞不問讓家屬相當氣憤,針對家屬的批評,承包工程的包商表示,當時的障礙物都按
規定擺放,同時也有警示燈警戒。
兩名少女的復健之路相當漫長,而車禍的責任歸屬也要由警方調查釐清,不過家長也應該
多多關心子女的行蹤。
- Mar 24 Wed 2010 16:57
練球甩棒害瞎[台視新聞]
球棒大棒一揮,結果把旁邊的學弟打瞎眼!台中逢甲大學壘球隊一名賴姓同學,
前年在校內練習打擊,不小心揮棒打到吳姓學弟,造成學弟左眼球破裂幾乎失明,
學弟剛好考上警專,這一揮警察夢碎,他痛失警專複試資格,被害人依基層員警
月薪四萬多元,總共求償一千兩百多萬,我們來看看法官怎麼判決!
知道法院判決,必須賠人家六百八十萬,賴姓學生的阿嬤忍不住落淚,他說孫子
不是故意的,大學都還沒畢業就得背負六百八十萬的債務,根本負擔不起 這一棒
讓吳同學原本彩色的人生頓時變黑白,警察夢碎,他說再多的賠償都換不回他
健康的眼睛 這起意外是發生在民國九十七年九月,當時逢甲大學國貿系壘球社
隊員賴易成,在校內練習打球,不慎甩棒擊中已經通過警專初試的學弟吳炳寬,
造成他左眼球破裂幾乎失明,同時也喪失警專複試資格,被害人於是依基層員警
月薪四萬兩千多元向賴姓學生求償一千兩百多萬,不過法官認為他沒有保持安全
距離,也要負三成過失責任,判賴姓學生應賠償六百八十萬元。
- Mar 16 Tue 2010 17:24
含矽磷洗髮精滲入體內眼皮跳[台視新聞]
眼皮接觸洗髮精 鈣磷失衡惹禍
眼皮跳不停,不見得是跳財跳災,可能是洗髮精選擇不當惹禍!一名三十多歲的女子,右眼跳不停,
就醫檢查卻都正常,後來醫師懷疑,可能是女子使用含矽磷的洗髮精,滲入眼睛造成血管鈣磷失衡,
眼皮亂跳,果然換了洗髮精後,症狀就不藥而癒!
俗話說左眼跳財,右眼跳災,一名女子就因為右眼跳個不停,心神不寧就醫,但不論是眼科或神經學
檢查,都找不出原因,經過醫師問診,才發現可能是洗髮精中,含有的矽磷成分惹的禍 一般來說,
鈣是神經傳導很重要的物質,而眼皮接觸洗髮精中的矽磷成分後,造成眼皮週遭血管磷太多鈣減少,
鈣磷失衡就會誘發眼皮亂跳 那麼究竟哪種洗髮精中,含有矽磷成分呢?
通常二合一洗髮精,因為要兼顧潤髮的功能,所以都會添加很多矽磷成分,用來包覆頭髮毛麟,使
頭髮光滑柔順,而抗屑洗髮精中的鋅,也可能帶走鈣磷離子,加重眼皮跳症狀,所以,如果您最近
眼皮跳不停,建議您不妨換用不含矽磷成分,沒有潤髮功能的單效洗髮精,或許就可以改善症狀。
- Mar 13 Sat 2010 18:20
青光眼逐漸年輕化---好發網路族 [嘉義基督教醫院眼科主治醫師楊博閔]
隨著科技進步,網路與電腦從業人員視力退化情形頗為嚴重,建議最好進行全面性的眼睛健檢,
及早預防青光眼等眼睛病變。
電腦使用普及,青光眼正悄悄危害長期使用電腦的網路族,在眼科門診中醫師發現,因視力退化
求診的年輕人,每天在電腦前至少6至8小時,用眼過度影響眼睛的循環,導致青光眼有年輕化的
趨勢。而隨著近視人口增加,使用含類固醇藥水的機率增加,以及糖尿病等慢性患者日趨年輕化,
罹患青光眼的人口不但有增加的情 況,年齡層亦有下降的趨勢,目前年輕人罹患青光眼的比率
已上升到1%,而35歲以上罹患青光眼的比例,更達到2%。
產生青光眼的原因
在我們的眼球內有一透明清澈之液體叫「房水」,此水樣液不斷在眼睛內部流動,若此房水排流
系統受阻,眼球內部之壓力就會上升而傷害到視神經,且合併有視野 喪失的現象。而依據房水
循環阻塞的位置,以及是否合併其它致病因素存在,青光眼大致可分為原發性、續發性及先天性
青光眼三大類。須注意的是眼壓過高只是 青光眼的其中一種表徵,不是唯一致病條件,在慢性
青光眼的演變過程,因為眼壓升高很緩慢,或是屬於正常眼壓型的青光眼,通常患者不會有任何
感覺,青光眼 可能等到視神經、視力已嚴重受損時,才找醫生診治,這時已經受損的視神經,
通常無法再回復。
青光眼的預防
掌控青光眼最好的方式,除了要讓眼睛有充份的休息外,最好要定期接受全面性的眼睛健康檢查,
才能避免眼睛受到傷害。
欲早期發現青光眼,最有效的方法是定期接受眼睛檢查,理想狀況是超過40歲的人每年檢查一次
眼睛。對於糖尿病患者、使用類固醇者、血親有青光眼患者,及眼球受傷之患者,更需提高警覺。
若能愈早診斷出青光眼,就能愈早治療,也就能保住愈多的視神經,延緩、甚至防止失明。
對於過度用眼的現代人,當你使用電腦每30-40分鐘後,建議你先休息10-15分鐘,多看遠處,
舒緩眼睛壓力。若發現燈光周圍有彩色光輪、眼睛疼痛或 視力減退時,應趕快找眼科醫師檢查,
項目包括視力、視野、眼壓,散瞳檢查視神經和眼底,以早期發現眼睛病變。
(http://www.dajiyuan.com)
- Mar 07 Sun 2010 18:36
天氣變涼---小孩的眼睛就眨不停?!【中時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
時序進入秋季,眼睛過敏的案例便增加不少。眼科醫師陳逸川表示,每當天氣一轉變,門診中
便常有家長詢問:「我的小孩最近常眨眼睛,甚至擠眉弄眼,不知有何問題?」其實這是常見
的眼睛過敏案例,而且過敏現象是導因於體質和環境交互作用。因此求診的患者,其症狀包括
眼睛紅腫、眨眼次數頻繁、眼睛分泌物多,且常伴有異物感,令人不揉不快。
眼睛過敏的小朋友常因無法像大人一般可以自制,多因眼睛突然過敏(急性過敏性結膜炎) 而
反覆地用力揉眼睛,這時脆弱的角膜往往因表面破皮造成眼睛疼痛、淚流不止。若小朋友合併
睫毛倒插時,則情況更糟,因為揉眼睛的同時,常壓著睫毛在角膜表面磨擦(如同雨刷般),
此時對眼睛傷害更大。
關於過敏性結膜炎的分類繁多,在臨床上,可分為急性過敏與慢性過敏兩大類,這樣的分法有
助於對病人衛教及治療上的方便性,急性過敏性結膜炎顧名思義即是病程快速,常是因體質上
的因素,一遇到過敏原,如空氣中的灰塵、空氣污染,或在百貨公司、大賣場等密閉空間,
甚至如天氣突然轉變、溫差大等,便可能引發,此時眼睛常流淚、紅眼,或發癢難耐。一旦
揉眼睛,則往往產生嚴重的結膜水腫,因此,病人常自訴:「黑眼睛怎麼被眼白蓋住了?」
此時的治療往往需要短期且密集的給予類固醇藥水,以及血管收縮劑,來快速緩解症狀,有時
也可視情況給予口服抗組織胺來加強藥效。
臨床上很多家長或病患往往提到類固醇製劑便避之唯恐不及,實際上大可不必如此,因針對
急性期的症狀類固醇的藥效最為顯著,更何況僅是短期使用,而且眼藥水絕大部分是局部吸收,
進入體內循環系統者少之又少,所以安全性甚高,若是因噎廢食不緊急緩解症狀,則因此造成
後續角膜炎、角膜潰瘍,則更加得不償失,幸好這種急性症狀,在小孩或學童較為常見,但隨
病人年紀增長則減緩。
另一類的慢性過敏性結膜炎,則是一種發作較緩和,卻無特殊時間性的眼睛過敏,往往三天兩頭
小發作,隔一個月便大發作,這類病人也常合併鼻子過敏或皮膚過敏症狀,也常因不自主揉眼睛,
長久下來便有黑眼圈與明顯細紋;也因發作時間較為不定,所以治療上較為困難。
治療觀念重點是要教育病人過敏雖無法治癒,但只要觀念正確,適時用藥也可使過敏對日常生活的
影響降至最低,用藥上因長期使用,所以需選擇可長時間點而無副作用的藥水來控制,如抗組織胺
或可抑制過敏細胞作用之製劑,儘管如此,有時因環境改變,或空氣污染嚴重,以致過敏突然加重,
此時除原有慢性控制的藥物之外,可適時加上急性期用藥,如類固醇製劑以加強藥效,待治療症狀
較緩解後,再停用急性期用藥。
台灣氣候潮濕,有些都會區空氣污染嚴重,這都使得免疫力還在適應新環境的小朋友或是學童們
容易引發過敏,陳逸川表示,養成正確的衛教觀念,還有如何適當用藥減輕不適症狀,是家長們
和醫師必須攜手共同努力面對的課題。
- Mar 07 Sun 2010 18:31
正確選擇角膜塑型鏡片---近視控制有良方【中時健康黃曼瑩/台北報導】
「醫師,我的小孩近視約三百多度,但是幫他點散瞳劑感覺不舒服、不方便,請問還有別的控制
近視的方法嗎?」許多家長帶孩子到眼科診所,多半都會詢問以上的問題,隨著醫學科技進步,
目前已經有「角膜塑型鏡片」屬於非侵入性治療的視力矯正方法,不需要開刀,只需要在晚上
睡覺的時候配戴即可。
自1937年第一付硬式隱形眼鏡問世以來,便開啟了硬式隱形眼鏡多采多姿的新時代,眼科醫師
陳逸川表示,角膜塑型鏡片是特殊設計之硬式隱形眼鏡,角膜塑型術原文Orthokeratology,
又簡稱為Ortho-k,即有角膜矯正成正常之意。1970年角膜塑型術在美國蓬勃發展,利用
reverse geometry(逆幾何)原理,可精細地設計出角膜塑型鏡片,來改變角膜弧度進而降低
近視及散光的度數。
配戴角膜塑型鏡片初期僅能降低約100~300度,到了1990年代,由於高透氧性硬式隱形眼鏡材質
的發明,及更精密的電腦磨片技術的使用,始得第三代雙重逆幾何鏡片得以同時擁有基弧(Basal
curve)、反轉弧(Reverse curve)、平行弧(Alignment curve)及邊弧(Peripheral curve)
等四個弧度於一身,進而可以更快速地降低更多度數。
在角膜塑型鏡片引進國內前,陳逸川表示,若家中有小孩因近視而出現視力模糊時,帶至眼科醫院
或診所就診,醫師可能會開立散瞳劑先進行控制,臨床上,點散瞳劑固然是個方法,但往往會遇到
本身體質上眼壓較高不適合點,或因畏光而無法接受,甚至即使用濃度最高的散瞳劑,卻依然無法
達到良好控制。而目前先進的角膜塑型鏡片,可以使近視控制找到一個良方。
角膜塑型鏡片與點散瞳劑的原理不同,利用睡眠中戴在角膜上,可將角膜壓平,避免其往高度近視
方面作變形,除控制度數外更可在白天不用戴任何眼鏡,也保有一整天好視力,不會有因點散瞳劑
造成看近吃力、畏光模糊的缺點。
角膜塑型鏡片唯一要注意的是,如同一般隱形眼鏡一般,最怕角膜感染,故需每天徹底清潔鏡片,
若有眼睛不適時,最好先停戴,儘快回原驗配醫師做檢查,且最好同時帶著角膜塑型鏡片供醫師
檢查,是否因鏡片破損或清潔不當而造成。
角膜塑型鏡片要如何選擇呢?目前市面上其實已有三、四種角膜塑型鏡片被採用,而且多來自美國
進口,也經過美國FDA之核准,只是目前通過衛生署核准的只有優克(Euclid)角膜塑型鏡片
(核可字號為醫輸字第018982號);代表其除FDA的認可外,亦在國內醫學中心進行過人體試驗,
除安全無虞外,療效亦合乎規範,因此才發予執照;目前陸續有其他廠商也正在準備申請許可中。
消費者在驗配角膜塑型鏡片時,本身即是一項醫療行為,陳逸川醫師提醒,既是醫療行為,當然
需合乎國內之衛生醫療法規會比較有保障,因為角膜塑型鏡片是睡眠中配戴,透氧度的要求高,
而透氧度的多寡取決於鏡片的材質,再者鏡片內面環形的設計又是一門大學問,若無反覆測試及
符合東方人的人體試驗,則成效恐怕大打折扣,因此消費者在配戴這項新時代科技之塑型鏡片時,
態度不可不謹慎。
- Mar 07 Sun 2010 18:25
K書近視飆到1千度---高度近視與遺傳有關【中時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
一名高三女學生,從國中開始即有近視,近來因為想要拼上公立大學,所以幾乎天天開夜車K書,
竟發現最近半年近視度數增加300度,至眼科檢查,才發現近視度數已經飆到1千度的高度近視,
急著找眼科醫師矯正治療。
高度近視的定義為度數在600度以上之近視,也稱為進行式近視或惡性近視;是一種度數較高,
眼軸明顯拉長,同時又容易合併視網膜變性萎縮的疾病,眼科醫師陳逸川表示,高度近視與
遺傳有很早就被注意到,這是因為高度近視患者的下一代往往也是高度近視的患者,只是與
高度近視有關的遺傳染色體基因定位及大規模數據統計是近幾年才確定。
目前認為高度近視可經由三種不同型式遺傳給下一代:分別為顯性、隱性及性聯遺傳。而且在
人體的染色體中與高度近視有關的相當多,如第1、2、3、4、6、7、8、16、17、18、22對
及X性染色體,幾乎遍佈各種染色體與性染色體,而目前也發現超過150種遺傳疾病亦會合併
高度近視。
研究發現,高度近視的遺傳表現亦同時會受後天環境因子所影響,也正因高度近視的遺傳特性
如此複雜,因此也使得高度近視的研究增添許多複雜性及不確定性。陳逸川醫師表示,對於高度
近覙的遺傳性統計根據一項大規模的統計發現,若雙親其中一位為高度近視,另一位正常,則
下一代有10至15%會有高度近視。若雙親其中一位為高度近視,另一位為600度以下近視,則
下一代有50%會有高度近視。若雙親皆為高度近視(600度以上),則下一代幾乎100%會高度
近視。
由此看來,難怪有些人在少年或青少年的成長中,其度數一直增加,即使點藥水或對護眼不遺
餘力,都還是無法抑制度數增加;眼球長度增加0.37mm,則近視會增加100度,所以眼軸拉長
是高度近視一直增加的關鍵因素,而當眼軸拉長至某種程度時,眼底的視網膜卻無法隨之延展,
以致視網膜內的神經纖維及血管過度拉扯延展,產生了高度近視網膜病變,所以高度近視絕非
僅僅度數的問題,而戴戴眼鏡即可解決,它還可能有水晶體、玻璃體、網膜破洞、網膜剥離等
疾病牽涉其中。
預防及治療高度近視的方法包括讓眼睛需適度休息,尤其是近距離工作,如打電腦、打電動、
看書等皆是;避免易使眼睛度數加深之近距離工作,所以需適當時間休息,維持最好每30至
40分鐘,休息5至10分鐘,讓眼睛調節肌肉放鬆。還有注意良好用眼習慣,尤其閱讀及寫字時
姿勢要端正,不要低頭,更不要趴著寫字,同時注意桌燈及室內燈要同時開啟,更不要在晃動
的車內看書、看電視。以及保持均衡的營養,注意攝取均衡的飲食,才能提供全方位的營養,
不僅對眼睛,對全身健康都很重要。
高度近視的治療對眼科醫師來說,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課題,原則上預防還是最佳的治療,在
低度數時即給予適當的治療,總比高度近視時才來煩惱的好。臨床上發現,散瞳劑對高度近視
的治療普遍不好,而高濃度的散瞳劑所帶來的畏光、視力模糊同樣令人不悅。
三年前衛生署通過的角膜塑型術,為高度近視患者提供另一良方。陳逸川表示,角膜塑型術是
一種特殊設計的硬式隱形眼鏡,內有同心圓之環形設計,可將角膜壓平,避免往高度近視或
近視加深作變形,它是一種超高透氧鏡片,故可以睡覺中配戴,一般平均每日戴6至8小時,
即可達到療效。
角膜塑型術除了可以控制近視度數,還可在隔天早晨取出鏡片後,在不戴任何眼鏡情況下,保有
一整天的好視力。角膜塑型術減緩近視加深的機轉目前仍未有定論,一般都認為經由角膜塑型術
可自然將焦點向後移,使眼球放鬆,張力降低,達到良性的回饋機轉,同時也阻斷眼軸的增長,
避免真性近視度數的加深,這或許才是角膜塑型抑制度數增加的精隨所在。
- Mar 07 Sun 2010 18:21
用眼過度---白內障40歲找上門【中國時報馮惠宜/台中報導】
用眼過度,小心眼球提早老化!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林浤裕一日指出,門診40歲到55歲
的白內障患者十年來增加五○%,原因與現代人高度近視、頻繁上網過度用眼,以及代謝性疾病
年輕化不無關係。
同時身兼健保局審查醫師、秀傳醫療體系眼科總監的林浤裕說,依健保規定年滿五十五歲以上
罹患白內障手術的患者,可免事先審查即享有白內障手術健保給付,近年來由於事先審查病例
急速成長,這數據也呼應門診現象,十年前民眾必須到六十、七十歲才有白內障問題,但近來
許多民眾四、五十歲就罹患白內障問題。
林浤裕說,年輕時高度近視或遠視的族群,白內障與老花眼問題提早發生機率較高,台灣高度
近視人口比例高居世界第一;近年來因生活型態改變,如長期使用電腦造成眼肌疲乏;高血壓、
糖尿病等病患者有年輕化趨勢,這些代謝性疾病原本就是白內障早發的高危險群,種種原因都
造成白內障患者年輕化。
端容眼科院長劉培元說,生活型態改變使得白內障年齡層降低,不少熟男、熟女才過不惑之年,
就飽受白內障困擾;一名五十歲的直銷講師,就因視力逐漸模糊,以眼鏡矯正視力仍只有零點一,
經檢查發現他眼底水腫、出血,表層有白內障,最後還是植入多焦點人工水晶體才改善視力。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1,18&id=9564
- Mar 07 Sun 2010 18:14
用眼過度白內障年輕化 [中國時報張翠芬/台北報導]
老化、眼睛受傷、長期使用類固醇等眼藥水,都是引發白內障的因素。據統計,國人白內障發生率
50歲以上有60%,60歲以上80%,70歲以上90%,每年以10%速度成長,約施行11萬例白內障手術,
醫師提醒,白內障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刊,近幾年因高度近視及過度用眼,患者年齡有年輕化趨勢。
■眼科門診就診率排名第1
白內障是目前台灣眼科門診中就診率排名第1的疾病,若以發生率推估,台灣50歲以上白內障人口
應高達360萬人。
前三總眼科部主任張正忠指出,白內障是眼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多半是老化所引起,水晶體原本
是清澈透明的,如果變為混濁時,會阻擋部份或全部的光線透過,造成視覺模糊,此種情形即稱為
白內障。以手術治療最為直接有效,從水晶體囊袋中移除混濁霧化的水晶體,再植入人工水晶體。
白內障產生因素除與年齡老化有關,近年來白內障年齡層有下降趨勢,其他如眼睛受傷(打羽球、
網球、高爾夫球或車禍所造成)、眼內疾病如青光眼、葡萄膜炎,或長期使用類固醇等眼藥水...,
都可能引發白內障;眼科門診曾發現年輕人玩BB彈射中眼睛,剛開始沒事,1個月後視力變糢糊,
才發現已惡化成白內障。
張正忠說,近年生態環境被破壞,地球臭氧層破洞、有害藍光增加,加上高度近視人口眾多,以及
現代人使用電腦時間太長、用眼過度的生活型態,都讓患者有年輕化趨勢。
■太晚就醫---引發青光眼恐失明
彰化基督教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邱欣玲表示,早期白內障常造成屈光度數變化,視覺逐漸變模糊,
看東西畏光而且光線周圍會有光圈,影像不夠鮮明,初期可藉著藥物或是眼鏡改善症狀,嚴重時
只能在眼前辨別手指或僅剩下光視覺,太晚就醫會因為水晶體含水量增高膨脹,引發青光眼導致
失明。
前長庚醫院眼科主任蔡瑞芳表示,傳統的人工水晶體是硬式的聚酯化合物,無法折疊,因此傷口
比較大;近幾年可折疊軟式人工水晶體,手術傷口較小,各種新式的人工水晶體,如非球面設計的
人工水晶體可減少眩光、增加視物對比感,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可降低術後患者對於老花眼鏡的依賴。
■多焦點人工水晶體---有人不宜
張正忠表示,目前的手術傷口小到甚至不需縫線,傳統手術後患者1個月不能自行洗頭、不能彎腰、
不能提重物、不能煮飯的時代早過去了;不過並不是每位患者都適用多焦點人工水晶體,諸如合併
其他眼疾像角膜受傷、瞳孔異常、青光眼、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患者就不適用,病患在術前要
與醫師詳細溝通,以避免產生植入後效果認知的誤差。
- Mar 02 Tue 2010 21:04
人工水晶體---個人需求最重要[自由時報記者徐夏蓮/台中報導]
人工水晶體貴 ≠ 好
白內障手術治療到底要不要裝自費的特殊人工水晶體?還是用健保給付的水晶體就好?
台灣眼科醫學會理事長林浤裕昨天指出,其實最重要的是,患者有哪些需求?有些患者
用健保給付的水晶體就很OK,不一定非得自費採用最新的人工水晶體不可!
用眼過度---白內障年輕化
誰說白內障是老年人的專利?林浤裕理事長昨天指出,隨著高度近視(600度以上)患者大增、
長期使用電腦造成眼睛提早退化,而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及新陳代謝疾病患者越來越普遍、
年齡越來越下降,使得白內障年齡層也有逐年下降趨勢,去年全台8成的眼科醫師表示,低於
55歲的白內障患者增加,且需手術治療。
白內障手術時,患者碰到最頭痛的問題,是到底要不要自費裝置特殊人工水晶體?目前健保僅給付
差價2843元的特殊人工水晶體,患者自費每眼從3萬元至6萬5千元不等,有的醫師還建議為了避免
視差,單眼手術後,另一眼最好也儘快手術,自費費用就達雙倍,對患者而言,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中市有患者表示,眼睛是靈魂之窗,一分錢一分貨,她擔心不用最貴的水晶體,手術後視力不佳,
且有眼科醫師會說:「便宜沒好貨。」她只好忍痛選用最貴的人工水晶體,但也有眼科醫師抱怨,
不告訴病人除了健保給付以外有哪些選擇,病人還會認為瞧不起他們呢!中市也有某老人團體,
團員幾乎都有白內障手術史,有老人表示,她一眼自費花了5萬元,另一眼改用健保的,結果發現
兩眼視力差不多,認為貴的也沒有比較好。
台灣眼科醫學會理事長林浤裕指出,到底要不要裝自費的人工水晶體?裝哪一種的人工水晶體?
或用健保的就好?全視患者是否需要夜間開車、打電腦、閱讀等使用需求而定。每個人需求不同,
貴不一定好,而人工水晶體推陳出新,具不同功能及特色。
值得大家正視的是,有些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罹患白內障,尤其是30、40歲的年輕族群,不少是
到眼鏡行怎麼配眼鏡都不滿意,就醫才發現是白內障,也有的檢查出白內障後,才發現血糖不知
何時已居高不下,視網膜病變、白內障也上身了。
小醫典︰人工水晶體比一比
◎特殊人工水晶體
●黃色非球面人工水晶體(仿人類的水晶體能過濾高能量的藍光等光線、看清楚,並看得更仔細),
約需自費3萬元。
●透明非球面水晶體(標榜看清楚外並看得更仔細),約自費3萬。
●合併矯正散光功能人工水晶體,約自費4萬5千元。
●多焦點人工水晶體(適合必須使用電腦工作的族群),約需自費6萬至6萬5千元。
◎單焦點球面人工水晶體
適合只需固定距離看東西即可的族群老年人,健保有給付。
資料來源:眼科醫師林浤裕/整理:記者徐夏蓮
- Mar 01 Mon 2010 20:39
鹽水如不夜城---傳意外小插曲[台視新聞]
台南鹽水鎮,元宵夜宛如不夜城,主炮城五萬發蜂炮同時擊發,民眾全副武裝,還是被蜂炮
炸得不斷跳動,好像上演一場大型舞會,估計有十幾萬遊客,湧進鹽水鎮,感受蜂炮威力!
大家都有備而來,有位同學,把垃圾桶,做成安全帽,有位父親,替孩子特製一座防護罩。
像瀑布宣洩一般的銀色火花,更是讓大家看得目眩神迷。歡樂的氣氛中,還是有意外插曲,
一位先生外套被炸出好幾個洞,背部一大片紅腫,一位婦人眼睛被炸傷。還好傷勢都不嚴重,
鹽水蜂炮算是平安落幕。
- Feb 22 Mon 2010 14:44
學童玩炮炸傷 眼球爆裂【聯合報╱記者饒磐安/三峽報導】
三峽鎮梁姓國小六年級學童在三峽鎮長福橋放沖天炮,不慎炸傷右眼。醫護人員發現---
梁童的右眼球爆裂,水晶體流失,且有氣胸情況。員警查訪後初步研判梁童可能察看未爆
的沖天炮,未料煙火突然爆炸而炸傷右眼。
警方調查,12歲的梁姓男童住在三峽鎮長福橋附近,他是單親兒,與母親同住,但母親
過年前離家出走,由他的舅舅暫時照料。他與數名友人在三峽鎮長福橋上放沖天炮,梁童
走近一個已點燃卻未爆的沖天炮,突然「砰!」的一聲巨響,梁童隨即倒地,滿臉是血且
倒地哀嚎。
消防人員獲報立即趕往,發現梁童右眼被炸爆裂,臉部有嚴重燒灼傷,且無法言語,送往
板橋亞東醫院急救。醫護人員發現他右眼和顏面嚴重受傷,出現呼吸窘迫及氣胸情況,緊急
處理後送加護病房治療。
長福橋附近攤販說,當時聽到一聲巨響,就見梁童倒地哀嚎,就有人立即報案,但他們未在
第一時間看到梁被炸傷的情況。
- Feb 01 Mon 2010 17:59
有飛蚊症快檢查以防止網膜破洞變失明[板橋市蔡武甫眼科診所院長]
視網膜剝離是嚴重且可能致盲的眼病,病患在手術及術後療養過程也是非常辛苦,但是如果能夠
早期診斷剝離之前的網膜破洞(含裂孔及圓孔)階段,即可在門診接受雷射治療,視力也將絲毫
不受損。
網膜破洞和網膜剝離同樣都是以飛蚊症為首要症狀,但是兩者合計卻僅佔飛蚊症總數的不到3%,
絕大多數人的飛蚊症僅是玻璃體變性(退化),網膜並無問題。其中有些病人後來發生網膜破洞,
卻因為原先的飛蚊症已被告知與網膜無關,一時大意之下,失去了早期治療先機。
網膜剝離是玻璃體和周邊網膜變性(退化)導致的,它的發生必須具備3個要件:網膜破洞,玻璃體
液化,以及玻璃體網膜牽引。
液化的玻璃體經由網膜破洞滲入網膜下面的空隙,再配合網膜牽引,就會把網膜剝開。在疾病進行
的過程中,飛蚊症也會跟著變化萬千,分述如下:
●玻璃體液化:即是俗稱的玻璃體退化,飛蚊症主要就是玻璃體退化的產物,此時的飛蚊症通常是
數個絲狀或網狀的黑點在視線的中央飄飛,兩眼都有。因為玻璃體比網膜容易退化,所以多數的
飛蚊症病人,網膜是沒有破洞,只要定期檢查網膜就可以。
●玻璃體網膜牽引:玻璃體繼續退化,最終將造成玻璃體剝離,就有可能牽引網膜,增加了網膜
剝離的可能。此時的飛蚊症變成單一個像蚊子飛舞的黑點,病人常誤以為是蚊子而揮手拍打。
常單眼急性發生,容易伴隨光視症(閃光症)。這類病人應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加劇對網膜的牽引
而造成剝離。
●網膜破洞及網膜剝離:液化的玻璃體經由破洞直接與網膜色素上皮接觸,產生一連串的細胞反應,
構成的飛蚊症是一坨由無數小黑點組成像墨汁的黑影在眼前翻滾。閃光也明顯加劇,飛蚊症有時在
2-3天後減輕,常讓病人有已好轉的假象。若網膜已剝離將會有視野缺損及視力下降的變化。不過,
病人確實很難把自身的飛蚊症細分得如此清楚,最簡單易行的應變方法,便是一出現有飛蚊症,或是
原先的飛蚊症有任何的改變,就應該趕快找醫師散瞳、檢查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