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去探望一位醫師朋友,他因為急性視網膜剝離,接受緊急手術治療。當醫師成為
病人,他感慨地說:「整天只能躺在床上,眼睛又看不到,心情真是煎熬。不過,現在比較
瞭解當病人的感受了!」
瀕臨失明,對年輕人來說,雖然並不多見,但在老人家當中,卻相當地普遍,都造成巨大的
身心壓力。據估計,在75歲以上的老人當中,一半以上有慢性的視力損害,通常是因糖尿病、
高血壓、使用類固醇,或是老化等身體原因而引起。
◎從精神醫學的角度來看,一個人瀕臨失明時,可能會有以下感受:
●因為失去部分視覺,有很強的失落感,會經歷哀傷的過程,包括:否認、憤怒、討價還價、
憂鬱,與最終的接受。●面對病程、治療不確定性的恐懼:可能會懷疑醫師的判斷、後悔
自己的決定、自責沒有抓住早期治療的機會。●可能會感受孤獨:患者可能需要依賴他人,
但又不習慣依賴他人;擔心造成別人困擾,或害怕被對方拒絕,因此陷入孤立的狀態。如果
無法與身旁的人充分表達與溝通,甚至過度壓抑情緒,容易造成憂鬱。
當家屬瞭解患者可能的心理反應後,接下來,就更能夠傾聽他們的心聲,並且給予情緒上的
支持。患者也就有更好的信心,能積極地與眼科醫療團隊密切合作,接受必要的檢查與治療。
若是有心理調適上的困難,可以尋求精神科專業人員的協助。
◎至於,患者怎麼幫自己面對這些負面情緒呢?
●可以主動創造「因應策略」:像是積極求醫、使用放大鏡等輔具;或者參與社交活動,讓
自己得到別人的協助。●練習「正向思考」,試著接受失明的恐懼,可能的想法譬如是:
「我還看得到一些,就好好把握。」「至少我還活著,還是可以做很多事。」「如果上帝要
我看,我就會看得到。」「這也是我生命的一部份,我會接受它。」●學習「和疾病共存」:
試著活出不同的生命形態,就像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失去視覺,就更要開發其他的感官天賦,世界各地「盲人歌手」的傳奇,就是這樣來的。
當然,若醫療團隊在陪伴患者的過程中,能夠進行清楚的溝通、提供疾病的詳細衛教,那麼,
患者在面對疾病的過程中,也勢必將更有信心,「看見」自己的未來。
(作者為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總醫師)
- Jan 02 Fri 2009 07:42
家人來幫「盲」 看見未來〔自由時報/張立人〕
- Jan 02 Fri 2009 07:26
隱形眼鏡超時戴---跨年夜兔子眼暴增[自由時報/記者魏怡嘉報導]
「5、4、3、2、1!…」,熬夜跨年活動是不少民眾迎接元旦的重頭戲,但不少隱形眼鏡族
卻因而超時配戴隱形眼鏡,眼睛變成紅通通的「兔子眼」,眼科醫師表示,每年跨年活動後
隔天或數天內,「兔子眼」病患明顯增加2、3成,不要以為「兔子眼」頂多只是眼睛紅紅的,
嚴重時甚至會導致角膜潰瘍及細菌感染,有失明的可能,提醒隱形眼鏡族隱形眼鏡配戴時間
最好在8小時內,最長也不能超過12小時。
三軍總醫院眼科主治醫師江尚宜表示,當隱形眼鏡族出現紅通通的「兔子眼」時,表示眼睛正
步入健康危機,且隨著配戴時間愈長,病情愈嚴重,一開始是因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破壞自然
淚膜機制,導致缺水缺氧,再來是乾澀導致血管充血,出現紅眼症狀,最嚴重時會因為乾燥,
讓角膜持續摩擦導致角膜潰瘍及細菌感染,甚至有失明的可能。
江尚宜指出,超時配戴一直是隱形眼鏡造成眼睛問題的最大禍首,眼睛內本來就暗藏鏈球菌、
葡萄球菌等,一旦碰到晚會party,許多隱形眼鏡族為求美觀及方便,往往超時配戴,甚至
戴著隱形眼鏡睡覺,使眼睛成為細菌培養溫床,很容易就產生感染的問題。
除了跨年活動之外,接下來就是4天的元旦連續假期,江尚宜表示,不少民眾在這段期間內
安排出外旅遊,也很容易超時配戴隱形眼鏡,造成「免子眼」,提醒隱形眼鏡族---即便是
日拋式的隱形眼鏡也一樣;多數人錯誤的以為日拋式的隱形眼鏡就能久戴,其實是危害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