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ey的加入使我二十一年的生命有了極大轉變;尤其牠默默的付出、無怨無悔,使我感到生命
受到守護,彷彿有個安全的小生命在眷顧我,這是一種全新的生命體驗。
在沒有使用導盲犬時,我使用手杖。手杖就像是手的延伸,能使我能預先知曉前面是否有障礙或
危險,只是這樣的預防並不完全。當手杖點著左右兩邊時,中間是會有死角的;當手杖用「滑拖」
的方式前進時,常因地面的不平有所不便;再者使用手杖,往往是在腰部以下,當碰上腰部
以上的障礙物幾乎無法避免,比如像大卡車很高,底盤也很高,往往手杖點在車下,卻撞上貨櫃;
而公車站牌、公共電話、變電箱和招牌等懸空障礙物,往往是使用手杖的視障者最難避開的危險。
當然,使用手杖時,難免會碰觸到其他人,有時也會引來別人憤怒和謾罵。
現在,我有了Journey,牠是隻毛色黑得發亮的拉不拉多犬,當牠帶著我走在路上時,我總是聽見
稱許牠的人聲不絕於耳,而在Journey的帶領下,我不必受限障礙而跌撞,這種感覺是我夢想的,
我終於又找回遺失的自信,走在路上能昂首闊步。還有,以前的我到一個陌生地,常不知所措,
問人也不知該怎麼問,走也不知該如何走;恐懼的心只好硬起心、撞起膽來闖,果然---迷路是
最常出現的結果,但如今有個生命陪在身邊,我就能專心想著路徑該如何走,不必一心多用的要想
躲障礙物又要想方向。所以,就算迷路也有Journey陪我,總之,有了Journey後,我學習到
很多東西,學到如何愛牠、照顧牠,這些對待Journey的心境、態度,何嘗不可用以對待人呢?
有許多視障者不願申請導盲犬原因不外乎覺得要花時間照顧、要花錢、多一個顧慮會覺得麻煩;
事實上我的感覺是照顧Journey使我生活作息更穩定,一天當中有牠上廁所的時候,我就必須
帶牠去走走;再來是花錢的問題,在台灣導盲犬協會的協助下,有廠商贊助,飼料並不需花錢,
只要好好照顧牠就好,牠不生病也花不著錢,花點小錢買些狗零食、玩具給牠算是小case。
其實當我們覺得很麻煩或沒耐性時,不妨想想導盲犬為主人作過多少犧牲:牠為了主人走南闖北
而必須吃喝定量、為了不讓主人撞到,就用身體擋主人、小小年紀其他的小狗都能自由的玩樂而牠
卻要穩定,不能隨便和同伴們親近、上廁所有固定的時間,遇上主人忙或忽略,還得忍住、從小就
經歷嚴格篩選和一道道的訓練及難關,甚至還得結紮等等,牠的一生都只為主人,牠的生命可說是
為了主人而存在……想到這些,是不是一切的問題都變得渺小,Journey為了我做這樣大的奉獻,
而我卻只是撥了生活中的一小部分時間協助牠,這就如螢火之光比上皓月之明吧!其實,視障者
帶著導盲犬出門,導盲犬絕對比主人高興,牠們不以為苦,反而引以為樂,狗兒們是這樣開心的
在燃燒牠的生命,只為了牠的主人,而人呢?是否給牠感受到我的小小的付出呢!不管我為牠付出
1%或99%,牠都是100%對人,如果真有天使,牠們才是真的天使的化身,不用翅膀、不必發光,
因為牠所散發出的光輝,是無知人們所無法看見的。
- Feb 21 Wed 2007 13:06
導盲犬的省思---文/邱文昇
- Feb 20 Tue 2007 15:01
視障者的三種朋友---文/吳元耕
每當看到視障者,總看見他們踽踽獨行。在一般學校中,視障學生也是獨來獨往。
上課時孤坐在角落,下課後則默默離開,鮮少和其他學生一樣地呼朋引伴。目睹這種情形,
過去我偶而會思索起視障者如何經營人際關係的問題,只是當時事不關已,我的好奇心總是
持續不了多久。
直到自已失明,我才覺得已漸漸陷入在人群中被孤立的困境。我的朋友愈來愈少和我聯絡,
鄰居與同事見面也不和我打招呼。於是我有點生氣,又苦惱和不解。過去我是個活潑好動的人,
從不認為失去視力就必須坐困家中而與世隔絕;畢竟我耳朵還能聽、腳還能走,手還能動,
最重要地,我的腦還能想。於是我旁敲側擊,左思右想,終於有了自已的一套理論。
明眼人鮮少與盲人有所交集,部份原因是前者對後者的不瞭解。一般人看到瞎子,第一個反應是
覺得他們很可憐;接著有些人會想幫助視障者,但卻不知從何處著手...。當然,有少部份的人
不但不幫忙,還會趁機欺負視障者。這些做法都可解釋我那些朋友、同事與鄰居的反應,於是我
把他們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死忠的朋友與親近的家人:他們縱使不知道如何幫你,但看到你的痛苦則會感同身受。
起先是想盡各種方法來安慰你,好言相勸,最後可能無言以對,甚至淚眼相向,但是總不離不棄,
常伴在側。只可惜這類人不多,如果視障者只想與他們交往,大概僅能活在小圈圈中,不容易擴展
更廣的人際關係,進而找到更多的社會資源。
第二類人則是最為普遍的一般朋有、鄰居與同事。知道自已所認識的人突然看不見了,他們
心生同情,但卻不知如何面對你。剛開始會出言關心,但失明在他們眼中是人生太大的打擊,
他們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因此安慰也將無以為繼,如果再加上失明的當事人總是愁容滿面,於是
朋友、鄰居、同事們更是不知所措,最後只好選擇不再聯絡,見面也不主動打招呼,反正視障者
也看不見。於是這類原本有機會成為好交情的普通朋友陸續消失無蹤,你的人際圈也就愈來愈小。
第三類則是平常就存有壞心眼的小人。當他們知道周遭有個瞎子,當然就不免想佔點便宜。他們
可能會用言語、肢體來騷擾你,或打擊你。如果這種人曾經是你的朋友,那現在不要也罷。
要怎樣去面對這三種類型的人呢?對於第三類,我的建議是能躲則躲,畢竟失去視力就是弱勢,
現實上招惹不起小人,當然這需要更多自我克制與忍耐力的鍛鍊;多多想想「壞人自有壞人治」、
「惡有惡報」等老祖宗的明訓,雖然有點阿Q,心裏可能會舒坦些。如果對方是以暴力手段相向,
則要立即尋求外力的援助。第二類型的人則是視障者要積極交往的對象。總之,視障當事人
應接受失明的事實,勇於面對困境,並願意開始著手解決問題。不妨拿起電話,告訴朋友:你現在
一切都好;雖然獨立行動有所不便,但可用其他輔助的方法解決,大家以後還是可以常常相聚。
聽到鄰居、同事與你擦肩而過,也可以主動打招呼。用你的笑容與親切自信的態度告訴別人:你並
沒有被眼疾打倒;如此一來,別人也放心將你看做一般人來交往。愁眉苦臉或許會得到同情,但
時日一久,卻也會讓人避而遠之。至於第一類的人,既然是無怨無悔地關心與支持你,那麼你的
開朗心情,恢復自信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回報。你的進步就是他們的快樂,那你還再猶豫什麼呢?
有一天我穿過社區的庭院,聽到鄰居的媽媽正帶著兩各小孩坐在椅子上,我從她身旁走過,可是
她視若無睹。我走出社區大門,但警衛並未向對待其他住戶一樣,向我道聲早安。我坐上公車,
有兩位小女生竊竊私語,正討論是否要在下車時協助我。我知道我所一路遇到的這些人都是看到
一位瞎子時卻感到不安,他們對失明懷有極大的恐懼,因此也對失明者的一切產生疑慮。強大的
疑慮使一般人忘了眼睛看不見的人還能聽、能動、能想。由於不瞭解,使他們怯於採取行動。
沒關係,如果他們都不敢動,那就由我主動吧。於是我在穿過庭院時和鄰居打了招呼;走出大門時
向警衛道了早安;在公車上,我轉頭向兩位女生說:「謝謝你們,我下車後可以自已走」。結果
他們都給了我溫暖的回應。我想,我不僅是為他們上了一課,同時也為他們所遇到的下一位視障者
預先開啟了另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