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盲用電腦課時,我一直很清楚學員因年紀、失明原因而導致素質不整齊的情形,
所以我講課的速度都掌握「不快不慢」的節奏,以取得「最大公約數」,讓大多數的人
都聽得懂電腦的操作方式;即便這樣還是會有少數人學不來,所以會利用下課後的休息時間
替聽不懂的學生補強,讓大家都跟得上進度。
但是,我從來沒想過學員「位置安排」妥不妥的問題。我總認為大家都因「迫切」學電腦,
應該無暇理會「鄰座」才是。但這一天,我在台上講課,卻聽到台下某個角落的爭吵聲,
聲音時大時激憤,似乎挺嚴重的,我立刻過去瞭解狀況。
爭執的兩個人分別是年紀超過六十、中途失明的王太太,和三十出頭、先天失明的黃先生。
王太太操作電腦的速度很慢而嫌我講課速度太快,;熱心的黃先生由於個性比較急,於是反過來
幫忙王太太操作電腦,由於搶走她學習電腦的步驟,惹得她不高興---爭執從這兒開始的。
自從發生王太太和黃先生的問題,我先將他們的位置分開,暫時解決他們的口角!
黃先生學習效果不錯,不需要我額外照顧,所以我特別注意了王太太的情形,我發現她操作的速度
的確慢,不過,我所要求的每個步驟她都做得精確,甚至精確的知道按什麼鍵會出現什麼結果。
我說:「你學得很紮實!按你這種學習態度,要學好盲用電腦絕對沒問題。」王太太聽了鼓舞後
敞開胸懷,真情告白。 她說:「黃先生每次幫我操作電腦都是為了達到老師要求的結果,但我在乎
每個電腦操作的步驟,所以黃先生幫我操作後,我實在不知道過程,這根本不是我學習電腦
的目的。」聽完王太太的告白,我覺得她的學習心態是很值得鼓勵的,黃先生的熱情也值得稱許,
只是溝通的方法有待商榷而已。
這一班還有一個李先生,他在王太太和黃先生爭吵時會不耐煩的嚷嚷我講的步驟不斷重複,甚至
大聲冒出「講課要講快一點!講多一點啦!不要浪費我的時間!」所以,我也對他印象深刻。
學程的最後一堂課,我按例做了隨堂測驗。就這三個人做比較,我發現學習速度最慢的王太太,
她的電腦操作最紮實;而常建議我速度快一點的李先生學得最糟,因為他只求快,重點都沒學到。
學程結束,王太太告訴我---她感激我上課時願意等她,她知道自己的速度慢而心裡常吶喊,
「老師,等等我,請給我多一點的時間,我就會學好。」
我從這個案例領會出一個道理,那就是所謂的「速度」並不重要。一般人都會覺得班上有人動作慢
會影響到全體的進度,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學得快的人不見得都懂,學得慢的也不是不懂。
電腦的學習在於「熟能生巧」,學會後多加練習,速度自然快;但如果學習過程中,只求速度
而不懂得紮實的操作,最後的效果都很差。有了這種體悟,教學生時,都會補充說明,我會強調---
對學習的速度沒有要求,只要按照老師解釋的步驟慢慢學,操做得正確比操作快還要重要。
- Feb 18 Sun 2007 14:19
老師,請給我多一點時間!。---張金順/口述,陳芸英/整理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